2025 年3 月21 日,应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诚挚邀请,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邱海东率队奔赴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沙渔塘村,正式开启以“艺术振兴乡村”为主题的产教融合考察之旅。学院视传系主任王才君,环艺系巨高峰、肖雅婷等专业骨干教师一同参与考察。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驻点负责人黄玮等人员的陪同下,考察团队一抵达沙渔塘村,便全方位深入实地,细致参观村庄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以及现有的艺术装置。在考察过程中,邱海东院长着重强调,设计学院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专长,与沙渔塘村独特的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艺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王才君主任与肖雅婷、巨高峰等教师也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产教融合方案,旨在借助艺术设计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乡村的整体美感,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此次考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院与地方的紧密合作关系,更为未来一系列产教融合项目筑牢了根基。
邱海东院长带领考察团一行深度探索沙渔塘村,共同描绘“艺术 + 产业 + 乡村”的宏伟发展蓝图。沙渔塘村作为滨海渔村,有着独特的肌理:蜿蜒的海防林,犹如一道绿色长城,勾勒出村庄的生态边界;彩绘斑斓的集装箱,俨然一本本翻开的故事书,静静地诉说着海洋那悠远而神秘的传说;百年古井,饱经风霜雨雪,沉淀着岁月无尽的沧桑与故事;微醺的海风,裹挟着春日的诗意,扑面而来。此外,霸王山鸡、沙地地瓜、红衣花生等特色物产,构成了鲜明的地域符号,彰显着沙渔塘村的独特魅力。
邱海东院长进一步阐述:“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设计学院将以海洋、渔村、沙滩、木棉花等极具代表性的记忆符号为核心,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与装置艺术设计,让乡土文化重焕生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院计划组织师生深入挖掘沙渔塘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运用艺术设计的专业语言,将这些元素巧妙转化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如精美的特色手工艺品、富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独具风格的家居装饰品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能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更能成为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顺应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学院将设计一系列互动性强、体验性佳的艺术装置,如创意十足的公共艺术墙、造型独特的景观雕塑、充满文化韵味的文化小品等,为游客打造丰富的视觉盛宴和热门拍照打卡点。这些举措将大幅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沙渔塘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例如,参考台湾桃米生态村的案例,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独有的生态资源,如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种类,成功转型为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典范。
考察过程中,双方围绕三大合作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
1. 文创产品开发:以“海尾味道”为主题,将沙地地瓜、红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巧妙融入视觉设计,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伴手礼。同时,提取黎族纹样、海洋元素,精心设计渔家服饰、手工艺品,推动非遗文化实现年轻化表达,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2. 艺术场景营造:充分利用闲置集装箱,打造别具一格的“滨海艺术长廊”;在沙滩区域设计互动型装置艺术打卡点,为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以“古井记忆”为灵感,创作沉浸式光影空间,让整个村落摇身一变,成为“可游、可赏、可体验”的开放式美术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艺术与乡村的完美融合。
3. 实践基地共建:学院将积极推动沙渔塘村成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计划组织学生参与乡村规划、品牌设计、文旅策划等各类项目,实现设计成果的有效落地,同时促进学生就业本地化,为地方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本次考察体现了设计学院与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是落实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实践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和开展相关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打造一个既适宜居住又适合创业的美丽乡村,为海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通过“艺术介入 + 产业赋能”的双重驱动策略,学院不仅为乡村注入了美学的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卓越实践平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沙渔塘村的合作关系,让更多“设计的力量”在海南岛的乡村中生根发芽,为海南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工作组成员海尾镇沙渔塘村现场考察场景一
工作组成员海尾镇沙渔塘村现场考察场景二
工作组成员海尾镇沙渔塘村现场考察场景三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沙渔塘村航拍图